一、目的
校服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统一穿着校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认同感,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规范学生行为举止。为确保校服穿着的规范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着装规范
1.日常着装:学生在校期间(包括正常上课日、课间活动、校内集会等)必须穿着校服。校服应保持整洁、干净,无破损、污渍,拉链、纽扣等配件完好。穿着时,上衣应拉好拉链或扣好纽扣,不得敞怀;裤子或裙子长度适宜,不得挽起裤脚、卷起裙摆。
2.特殊场合着装:
升旗仪式:全体学生统一穿着校服,佩戴校徽、红领巾(少先队员),保持着装庄重、整齐。
运动会等体育活动:可穿着运动款校服,方便活动,同时应注意运动鞋的搭配,确保运动安全。
文艺演出、外出交流等活动:根据活动主题和要求,穿着相应款式的校服,如特色表演校服、正装校服等,展现学校风采。
3.着装搭配:校服内衣物的颜色、款式应协调搭配,不得过于花哨、夸张,不得露出与校服不匹配的衣物。鞋子建议选择简洁、大方的款式,颜色以黑、白、灰等素色为主 。
4.特殊情况:因身体原因(如受伤、疾病等)、宗教信仰或其他特殊情况无法穿着校服者,需提前向班主任提交由家长签字的书面申请,说明原因,经班主任核实同意后,可暂不穿校服,但应穿着得体、符合学生身份的服装。如果遇到极寒天气,经学校通知后也可暂不穿校服。
三、校服爱护与管理
1.爱护要求:学生要爱惜校服,养成良好的穿着、保护、洗涤、存放习惯。不得在校服上吊挂钥匙、饰品等物品,不得在校服上乱写乱画、涂写标语、刻画图案;避免校服与尖锐、粗糙物品接触,防止刮破、磨损;按照校服洗涤说明进行清洗,避免因洗涤不当导致校服变形、褪色。
2.校服保管:学生应妥善保管自己的校服,上学期间可将校服整齐挂放于教室指定位置或衣柜内;放学回家后,及时清洗、晾晒,存放于衣柜中。如校服丢失、损坏,应及时告知家长,并自行联系学校指定的校服供应商进行购买、修补。
四、监督与考核
1.班级管理:班主任是班级校服穿着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加强对本班学生校服穿着情况的日常检查和教育引导,督促学生按要求着装。每天早晨、课间操等时段,班主任可安排班干部检查学生校服穿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学校检查:学校成立由德育部、大队干部组成的校服检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全校学生校服穿着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时间包括上课期间、课间休息、集会活动等,检查范围覆盖各班级、各年级。检查结果将进行记录,并在全校范围内通报。
3.考核机制:学生校服穿着情况纳入学生个人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和班级量化考核体系。对不按规定穿着校服的学生,第一次给予口头警告,要求立即整改;多次违反者,将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纪律处分,并扣除个人行为规范分;班级内学生校服穿着不规范情况严重的,将扣除班级量化考核分,影响班级评优评先。同时,对于校服穿着规范、表现优秀的班级和个人,学校将进行表彰和奖励,树立榜样。
上海市嘉定区清水路小学
2022年6月20日